高庆春,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西泠印社理事,中国书协篆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文联书法艺术中心副主任,中国书协书法培训中心主任。结业于国家画院首届沈鹏书法精英班,多次受聘担任全国书法展赛评委。
骨入楚金文质新
——高庆春篆刻艺术述评
文/丘石
高庆春先生是当代印坛一位很有成就、也颇具代表性意义的中青年印人。近日,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印行的《朵云轩当代名家?高庆春嘉泰轩印选》,韩天衡、李刚田先生分别作序,集中收录了庆春先生近几年来创作的篆刻精品200余方,以及27位国内著名专家学者、印学家的评论,以及记录着庆春先生在知天命之年的些许感悟的后记,这对我们系统研究高庆春的篆刻艺术提供了较为完整的素材和资料。翻阅品赏,获益良多,也再次引起我对高庆春先生篆刻艺术研究的兴致,不妨就其观念、风格和意象诸方面试作解读,并对业内现有的评论作一综述。
一、艺术立场:印从书出
自明清篆刻兴起,从印学观的角度来考察,印宗秦汉、印从书出、印外求印,成为三大主流性的印学理念。“印从书出”一说最早见于魏锡曾之《吴让之印谱跋》:“若完白书从印入,印从书出,其在皖宗为奇品,为别帜。”邓完白的“印从书出”思想的核心,是以入印篆书之个性风采,去突破前人之藩篱,而且使书印风格一元化,较完美地体现出印人的自身价值,使印章艺术的表现力得到了深化。“印从书出”的印学观影响深远。邓石如之后,吴让之、赵之谦、黄牧甫,再到吴昌硕、齐白石,包括当代的韩天衡、王镛、石开,都是在篆书体系的个性化确立之后实现了篆刻艺术风格的独立性价值。
高庆春就是这样一位当代杰出的印人。欧预赛新晋实力派球员,冲击全场令人瞠目结舌他说,“我是持以书入印论者,近年来探索将带有简牍帛书意趣的大篆书法新面貌入印,这是一个新课题,没有现成的范例可供参考”。李刚田先生在序言中说“高庆春的篆刻,最主要的一点是书法和篆刻之间比较有统一性、协调性”,“楚篆是这些年才热起来的,庆春很快将楚篆移植到篆刻里,一种新的形式、新的面貌就出现了”。朱天曙先生称“庆春的书风强烈,但不张扬;他取法古人书迹,但多见新意。庆春还是印从书出的代表印人”。
二、风格特征:朗畅高古
朗畅生动的篆法语言是其风格表现的首要特征。楚简帛文字大多属于地方书手的作品,其本身有很大的随意性,在长期的书写中又形成了一定的积习,与青铜文字拉开了距离,于是率意和典雅两种风格通过这两种载体全面地展示出来。这两种风格的融合与再造,庆春已在其篆书体系的生成中得到了解决。而在上印之前,还有一个“印化”的问题必须要得到解决,这又属于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他说,“楚简朗畅生动、清新鲜活,品位较高。这种半生不熟的字体很能引发创作的欲望,但需要梳理、提炼、借鉴和充实,需要下印化的功夫,不能简单地将简帛字体搬到印面上”。在印化处理上,他一方面尽可能把活泼的楚系大篆字体秩序化;另一方面为减轻同向笔画族之间的一致现象,他又巧妙地利用石材的特质,予以粗细不同的残损,使其和而不同,增加了耐看度和节奏上的回复,表现出简淡而又高古的意味。通过文人化的加工,雅化的目的得到了实现。
简淡疏放的章法经营是其嫁接传统的自我升华。韩天衡先生在序言中说,“庆春的印章是讲传统、有传统的”。对于章法的排布,他追求在疏放朗畅基调统摄下的变化,借鉴了秦汉印、陶印、封泥、砖文乃至齐白石、易大厂、来楚生的招数,文字的排布以险取胜,而且手法多样。有的印面中心留空,文字攲侧于边框,通过边框的收束作用将印面统一起来;有的则根据文字繁简情致,平实排布,不留空白,整体茂密无间,又各自相安自得,消弭了拥挤促蹙之弊。既强调整体大效果,又关注细节刻画;既精心筛选入印文字,又把形式美一同考虑进来。做到了印印有新思想的贯注、印印有新章法的推出。这种安排对变动幅度加以适度的控制,在整体旋律的过渡上使审美主体不受到过大的刺激。此外,在边框的处理、印面的残破、边款的制作等方面的考虑上做到服务与服从于“疏放朗畅、质朴清新”的印风“主旋律”。 率真生辣的行刀冲切是其性格性情的真实刻划。高庆春的篆刻既注重“篆”的个性化与丰富性,也强调“刻”的表现性与抒情性。韩天衡评价说,“我感到庆春在用刀方面也很有自己的特色。他很懂得刀法的妙用,主要采取的冲刀为主,披、切、削相结合的用刀之法。这种刀法既粗犷而又细腻、既雄强而又温润,所以他的线条不单薄、不单调。丰富而耐咀嚼,也因而与众不同”。他以书法家的本色挥动铁笔,书法的笔趣墨韵更充溢于印面,洗练的笔墨,寄托着作者的情怀与志趣,细细品味则余味无尽;精巧的字法在虚实相生的刀法表现下,印面留下了许多纵横纤细的岁月风化的痕迹,似乎平淡没有经营,却处处透出作者的灵气与稳实的心境,将无限的心灵向往与追求表达得淋漓尽致。
金石高致的气韵意象是其篆刻艺术的魅力所在。庆春自己言道,“先秦古玺所散发出的浑朴、疏放、简淡、玄远的气质,正是我所追求和要表现的”,“只有形式与内涵的高度统一,才能产生艺术感染力”。 “在他的近作中,我们又得见庆春的新思考、新探索:即在古文字结构与汉印形式之间别开蹊径,并著力在我们称之为篆刻之魂------金石气息、金石精神方面有所表现,这肯定是一条光明之路”。 (赵熊语)李刚田先生称,“中国的篆刻丰富多变,其变化之大有时让人瞠目结舌,但是不管怎么变,篆刻总要表现出金石气,表现出几千年来文化的厚重感。我觉得庆春在这一点上是很可贵的,形式再怎么变,内在的金石气没有丢掉”。叶一苇先生更是称赞,“神采为上,高庆春的篆刻创作可以当之。神采为艺术的灵魂,有这个气质是篆刻创作的优先条件”。
三、典型意义:其命维新
人们常说:“风格是人”。意思说风格是艺术家个人不同的个性、才能、修养的表现。如何把篆刻艺术的风格追求放在充分认识规律、形成科学的印学观的基础上,开阔视野,升华情志,深入传统,创造出具有鲜明个性、具有时代风貌、具有高雅格调的篆刻艺术来,是当代印人面临的共同课题。朱培尔先生称 “庆春是当代中青年书法篆刻家的一个典型范本,一个代表性的书法篆刻家”,“庆春的意义在于,他行走在古典与前沿之间。庆春始终践行着印宗秦汉、印从书出的学术理念……他能跳出明清流派印的窠臼,不断开掘新的艺术表现形式,熟练地处理印章线条的空间布白,巧妙地进行书法与篆刻之间的艺术形式的转换,从而确立起自己独立的篆刻语言,而这,恰恰又是他的前沿性所在”。印从书出,书印同参,书风即印风,这是我们在当代篆刻发展的时代环境中研究高庆春篆刻艺术的现实意义。
如何利用好新的古文字资源,化古为新,化它为我,印化入印,这也是庆春先生的高人之处。“简帛、陶文、镜铭各类文书新出不过百年,前贤未及见,而庆春学弟有此悟性,捷足先登,可称快事欧预赛新晋实力派球员,冲击全场令人瞠目结舌!”(陈振濂语)其中,楚系文字的入书入印更成为一种流行风尚,但庆春先生却能做到了同流而不合流,鹤立群雄。许雄志先生与庆春同为取法楚系文字的,他说“我们两人的特点均是将自己的篆书体系直接用于篆刻创作,书印风格比较统一,这是一个共同特点。庆春兄写楚简楚金文的特点是以楚文字的婀娜浪漫为表像,以金文碑版浑穆沉雄为灵魂。用笔杀辣,于灵动中显浑厚。他的篆刻创作是在这种独特的篆书基调上,以古玺的形式,空灵的章法,冲切并用的刀法,印面效果显得跌宕起伏,金石感极强,个人风格非常独特”。
张弓者先生说,“艺术史书写的时候不会更多的来看作者的年龄,所以我觉得庆春把现有的风格去完善就是了”。 对于未来的走向,庆春先生很理性,这种敏锐而又沉着的方向感更值得我们称道。他在后记中说,“近年的篆刻作品总体风格没有明显变化,大致在小写意这一路上修修补补,稳步前行”。“或许由于年龄的原因,对古玺、秦汉印等经典及古陶、简帛书研究的兴趣愈发浓厚,印迹亦呈现复归平淡、粗中有细、拙中寓巧、触角多元的态势。追求典雅、厚重,高古文气,自然闲适、意味悠长”。这种理性,这种睿智,也是一般艺术家难以企及的。
郭恒先生曾有诗赠庆春:“形张帛简情态率,骨入楚金文质新。期盼美林出奥妙,翻云戏海作龙麟”。借此来表达我对庆春先生新著的读后感想,期待他知天命之后的篆刻艺术创作,心游佳境,更臻完美!
(丙申十一月于八仙城外双羊堂)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